2012年5月21日星期一

Sunday Roast

星期五晚,與數名同學到酒吧閒聊。
友人看到餐牌上的Sunday Roast,說起這是她唯一比較喜歡的英國菜(也的確很難數得出其他特別的英國菜了)。

Yorkshire Pudding, Gravy, Beef, Veggies, potato,有時也有其他的配搭。

這是一道傳統的英式菜,通常星期日才有的,所以叫Sunday Roast。

原來,對於我身旁的英國友人來說,這是她媽媽逄星期日都會煮的菜,而她逄星期日也必定回家口吃媽媽的Sunday Roast。

這個Sunday Roast令我想起星期日一家人去美心飲茶,或者是引誘子女回家的老火湯。

也許不論在世界每個角落,有著多不同文化,不同多食材,總會有相同本質的「阿媽靚湯」。

P.
05/20/2012

2012年5月13日星期日

飛機夢

這是一個不斷重覆的夢。總是在我壓力大之時。

趕飛機,和家人在香港趕飛機,或趕買票、或趕出門、或突然發現帶漏東西、反正就是有些事令你趕不及。

這個夢,一個月總有一兩次,像個不斷的提醒,又像個發洩恐懼的方式。
每次醒來,"又追飛機?為何連發夢都沒點新意?"
也許我的腦袋知道我笨,怕我不明白, 所以決定每次都用同一方式告訴我我的狀況。
不過我也真夠笨的, 每次都發同一個夢,竟察覺不到那只是個夢。

我的腦袋想跟我說什麼呢?

P.
13/05/2012

2012年5月7日星期一

世界需要更多的歐瑞強

有一次,我有一種前所未有的強烈感覺,覺得我會在一個工作坊的抽獎中勝出。我並沒有特別想要那份獎項,因為該獎項是一個甩免費參加某計劃的機會,而我根本沒有時間參加。
不知為何,我心就一直在狂跳。然後負責抽獎那人果然讀出我的名字。

有人說:你大概是最後一個放抽獎劵吧。

又,某些時候,你總會突然無故想起某些人,他們可能是你昔日要好的玩伴、當年學校的風頭躉、又或者是已經多年不再聯絡上的舊情人。一兩天之內,那人居然找起你來。這可不只發生過兩三次。那麼這到底是許多的偶然,還是人與人之間千絲萬縷的什麼感應?

有人又說:諗多左啦你。係咪你上人地 Facebook 或者其他什麼網站人地見到你咋?


我們就是處身如此一個時代。

那怕只是一個的莫明的預感或一絲浪漫的暇想,逃不過被冷冷的一句話就此破滅。只是如果有一個人剎有介事的回應「這是人類的預感/人與人之間的第六感吧」的話,此人大概會被認定為古怪或者老套。
人類就一代一代以來逐步的自我隔離,拒絕感受害怕老套,致我們作為人類靈感的也慢慢消失。

我們打從世界工業化的年代就逐步與大自然隔絕,於是,對天氣、對大地,人類失去如其他動物般對地動山搖的感應。
也無所謂,我們是最高智慧的人類,我們有科學,有精密的探測。
可是,人們還是會在事情發生時,因未能即時發佈消息或種種原因,沒法把傷亡減至最低。市民不明家中竉物的古怪表示,也從來沒有注意百獸動態,結果最聰明的人類,成為感覺最遲鈍的生物。高度依靠科技的我們,失去自覺自救的能力,無法想像沒有科技的世界。科技的發達已經發展到 (AI, 核能etc) 可以把人類一步步推向滅亡的境地。

然後,我們進一步隔絕我們的同類。室友或家人明明不過隔壁。竟然太習慣以Text/Facebook對話。冰冷的螢光幕之前,我們開始看見我們的新一代失去與同類溝通的敏感。

或許將來一天,紙張,書本將不如電腦普及。那些從來只會打字的人將完全不能理解當年人類怎麼可以靠執筆寫字。寫硬筆字也就變成了藝術,毛筆字更是文物,有如古文明牆上的公仔圖案。一生只用過Google Earth和GPS的小孩將會無法想像地圖可以是平面和用紙造的。繁體字成為沒人懂的古文,愛字也從此沒有了那棵心。推想一下其實一點都不出奇,正如現在的我們,對從前的人類社會生活方式難以想像。我們現在難想像古代沒有電話,飛機,互聯網的的生活。將來,人們會可能會為用手寫字,用口說話的年代而驚嘆。

無疑,時代的進步令人類把更多的不可能變成可能,但同時,我們的最基本的過去,身份,靈感,情感,本性,好像都不得不被遺忘,天氣越來越熱,人心越來越冷。

這十數年,我們開始談保育,而且範疇越來越多。環境保育、歷史保育、生態保育、文化保育、歐瑞強的電台節目還有歌曲保育。繁體中文需要保育、廣州話需要保育、連我們自身身份也需要保育。整個城市以至世界上許多珍貴的都好像已經去到一個頻臨崩塌的地步。

進化乃必然,但我們好像已經來到一個回不了頭的境地。再走下去,我們的歷史、環境、語言與文字及人類的靈性與情感會發展成怎樣?發展以外,我們的城市,我們的世界真的需要更多的歐瑞強。

P.
05/07/2012



2012年5月3日星期四

讀碩士的七彩生活

死線一條又一條,縱橫交錯,重疊,然後互相糾纏。
日積月累的疲倦,貨一份又一份的交。
壓力之下,你就會把時間管理得更妥善。把心神更專注投入。
還要小心保持身心的狀態,以確保不會倒下。
幸好不只我一個,所有同學仔都一樣。



忙到這個程度,想要記低,讓日後再忙時回望一下:

日日睡四小時, 時而7am-2am,偶然3am-10pm。如是者,終於上星期趕起了13頁NERC Proposal, ~20頁project Report +120幾頁EMS Env Review report。百二頁,頁頁彩色,如反映著我的讀到七彩的碩士生活。
昨天Auditing。
這三天天昏地暗苦拼GIS。Run 了無數次Interpolation, Extraction, Calculation, create千百個files....etc etc...
明天,用一天時間完成 GIS 30頁寫報告的部份。後日Print out交埋佢。
再用四日溫好所有測驗。測驗之後一天光哂,有八天時間做Literature Review。
然後執埋個Env Report, Client Presentation, 就Kick  off MSc Research 同準備考Associate 試了。

P.
05/03/2012

2012年3月24日星期六

Daylight saving time

明天凌晨,英國與香港的時差將由8小時變成7小時,這由於英國的夏時制的由將在明天開始實行。

夏時制/夏令(Daylight saving time)是人們為了善用夏天較長日照時間的光源, 節省用電而制定的時間制度。就是在夏天把時間調快一小時,使人們可早睡早起善用日照。現時全球有個國家採用,也有其他國家或者地區曾經採用,後來放棄了,香港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在香港沒有體驗過夏時制的,如果有機會出國讀書,就會體驗到夏時制的好與壞。沒有在日照時間上差距大的國家生活過,習慣看天色做人的我們,初到到英國,美國加拿大或者澳洲等,或多或了會有"時間不見了"的感覺。冬天四時許天黑了,感覺一天怎這麼快完了?夏天十一時天黑,才驚覺不夠時間工作或者溫習!更難想像在某些國家,比如挪威,看照片當然浪漫極了。夏天太陽不落山,黃昏之後繼續黃昏的,但在極晝(midnight sun)之下,人們的日常生活又有怎樣的一番風味?

說回英國,英國的冬夏日照時間上差距甚大, 冬天日照時間短至早上七時許才天亮,下午四至五時天而全黑,。夏天則可長至(以夏令時間計算)早上五時許天亮,晚上十時多天仍是亮。而英國早在1916年已開始採用夏時制. 現時英國夏令在每年三月最後一個星期日開始, 至十月最後一個週六結束. 今天是英國2011年夏令完結日, 而我完全忘卻, 所以把日期設於週六,日除了讓人們可利用週日適應時差也許是為了被免讓大頭蝦們在轉時間的首天早到遲到吧。

至於香港,在1941-1979年間也有斷續地採用過夏時制, 在1942-1945日治時期, 更全年實施, 使當時的香港時間與日本時間一致. 但由於香港屬於低緯度,冬夏兩季的日出日落時間差距不大, 在80年後就沒有再實行此制。

制定夏時制的目的是節省用電 ,可是,其成效一直受到爭議,有些研究指出,實行夏時制可令某些國家的用電量增加,原因是夏天善用日照的同時, 由於天氣炎熱而開冷氣的時間更長了。其他壞處更包括了對電子儀器的影響和對人們造成不便等等。(Further Information: http://www.timeanddate.com/time/dst/daylight-saving-debate.html

有借有還,過去的冬天借了的一小時,明天就要不多不少把其歸還。
為了善用日照,人們制定了夏時制,令時間也可借可還,但有一句話說的對:"One thing you can't recycle is wasted time"。還是老套的一句:珍惜地球資源,珍惜生命時間。

P.
03/24/2012

2012年2月18日星期六

‘我接受唔到囉!’



吓!呀某某同事是同性戀?
吓!呀某某親戚個女落過仔架?
吓!佢愛上了比自己年長20年的南亞裔女人?
吓!他們從前一夜情了?
吓!阿邊個常找性工作者?
!佢老公結過三次婚

‘我接受唔到囉!’

首先,大多數人,聽到這裡,第一個印象是:說話者很有膚淺八婆的韻味!
第二,大概沒有人說過或者徵求過你的‘接受’吧。
第三,你說話的動機可能是想宣告著你的道德底線有多高, 但人們不會單單因為你這句話,認定你有多清高。
第四,一聽到這句話,話題再說下去也無意義,因你的把大閘關上了。
第五,誠言,你的 ‘接受唔到囉!’並沒有改變世界。它未有變得合你心意般美麗,而它仍然不斷轉,新事物繼續天天接踵而來。

結果是,別人不願再‘刺激’你了,反正你都不接受。然後一天照照鏡,你或者看見一隻駱駝,把頭塞進泥土裡固步自封,無知地以為世界很簡單,世界的大美大醜,你錯過了。
 而在好些角落,總有些人就是接受唔到現實,不知不覺,接受了自己無知。

這年代世界一步步開放過來。
或者我們沒有用八婆的語氣說出同樣的話,但引伸反省一下壓根兒總會歧視某些人某些事
歧視是一道大閘,或者是道城牆著事實的真相我們要看清事件表面背後的真相,擦亮雙眼,擦走眼前的污垢,縱然真相可能比事件更醜陋,但能夠把我們的眼光對焦到更核心的位置

P.
18/02/2012

2012年2月4日星期六

尋訪劍橋大學_2012.01.03

這算是我屆Scholars 的短聚,以我們的聚腳點在劍橋。
早前看卓小姐兩本寫英國留學的散文集裡, 她跟友人同遊劍橋大學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的一篇, 對其氣派已有所聞,如今來一個聞名不如見面。

晨早乘巴士來到劍橋,天未亮, 卻一直下著微微細雨。
到火車站會合友人後, 突然下了一場英國鮮有的狂風暴雨, 像這個城市要用他的雨水把我們洗滌。
我們全軍盡濕, 甚是狼狽.。但由於我們遠道而來, 也就只能堅持冒著吹雨而行, 直至冷得身體再難承受...那刻我覺得自己像在朝聖。

雨中, 經過了康橋... 又到了King's College 的Chapel,Trinity College, 找牛頓蘋果樹後裔。

直至大家冷得感覺到非找一柸熱朱古力暖身不可,於是去了一家叫Aunties Tea Shop茶座坐坐。

及後, 天空頓變萬里無雲,金黃的陽光照射下, 眼前的建築變成了一座座宮殿堂。
我們眼前一亮

尋夢? 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我們請了一位撐篙的嚮導沿康河遊覽。這跟在城市裡的遊覽感覺截然不同,像在她的血管中欣賞她內在的蘊涵,一座座看似獨立散落在城市中的建築被康河一墨相連。

可惜今次遊劍橋惜逄假期,整座城空蕩蕩的,欠缺了聖賢學者們穿梭往來的人氣。加上天氣嚴寒,早上又下了洗禮般的大雨,官感難免麻木了。否則此行可以更悠遊更嚮往。


徐志摩先生在他的《吸煙與文化》裡寫到:「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的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回程時一直想像當時的他在這裡一個滿有詩意的學府是受著怎麼樣的啟發?

P.
03/01/2012



最後一個 sem break

讀書生涯中,每個學期間,總有一段漫長的備試及sem break 過渡期。

中學年代,考完試?沒理由不瘋狂玩樂。
儘管一個學期給浪費掉,舊書本畫滿公仔,面對新簇的課本,總會對下個學期滿有期待,希望跟好玩的同學坐,有有趣的活動參加。
回頭數算一下,那些年的時間都放到行街唱K畫公仔上。

眨眼多年,來到碩士生涯的study leave 和 sem break,我覺得自己是一條繃緊的橡皮圈,面對那無止境的學問,與瘋狂Output式的學習模式,一放鬆過來,才發現自己之前差點就被扯斷。
難得幾天sem break, 要做的太多了。
包括例牌的清理書桌和電腦桌面,把泛濫的資訊分類儲存或消滅,將上學期的檔back up。
也一定練練生疏的結他,也一口氣看了香港最近的一大堆令人沮喪的新聞,和一些別人的評論。然後要為下學期選科,以及為研究題目閱讀一下資料。要在下學期來臨前準備好PSW等費時的東西。看似忙碌的幾天,其實不知多享受,短短三個月的intensive study,不知把頭埋到那裡去了,好像去了火星,整個世紀沒有以"人"的身份生活一樣。
再整理下思緒,好好準備開學。期盼一切順利。


回到地球,終於有時間去想一下學科/前途以外的。
於是想到生活。
在外面看香港,從新聞和社評這扇窗看,越看越令人沮喪。

這邊廂,歐債危機,加上英國失業率高企,這個平凡的國際學生,如何尋找及把握機會,留下來發展呢?回港,不甘浪費機會,留英,可能只是浪費光陰。
最終還是「做就是了」。最後一個火星上的學期開始,最後一段全神貫注學習的日子。


出 Field -New Forest新森林國家公園


這是個學習有關環境研究技術和方法的學科。我們小組所做的是題目是研究不同微生境的溫度差異。


於是我們駕駛大學借給我們的新車,攜著電腦和儀器,一連數天,凌晨時份,上山到大學鄰近的新森林國家公園,進行測量。

正直冬天,凌晨四時,天還未亮,在大學集合上山。

睡眼惺松的我,坐在車前座位置,享受著在漆黑的無人公路上奔馳的快感,以及那種從凌晨天未亮就出發,有著甚麼特殊使命的嚮往。 

突然,會有頭野鹿,在馬路中間穿越過,為我們增加一份尋幽探秘的驚險。



在下一個清晨,再次上山收回部分測量議器。一整遍林,因為結霜,變成了粉紫色。而那掛了一整天的儀器,跟它處身的叢林一樣,結上一層綿綿的霜雪,最後融化在我的手上,為我的手指頭,帶來一絲清晨的麻。



在公路中,還未看得見太陽,但天已漸亮之際,我們眼前盡是我們稱之為的「天堂霧」。讓我突然覺得自己像卡通中的一群主角,正負著甚麼使命,在通往某仙界的路上。




其中一個檢測點,位於一個湖的旁邊。我們駛抵湖邊,有數隻小馬(Pony)在湖邊站著,它們的身體,和那個湖一樣,披著一層輕軟的霧氣,眼前的風景,不真實,感覺像仙境一樣。連本地同學都說不知道原來這裡可以有如此美景




要不是這一次小組功課,我還一直認為這種迷迷糊糊有層霧般的仙境,只會在卡通之中看得到。
但原來,只要你拾持著一點童心,偶然也會是卡通中的主角。


P.
02-03-2012

2012年1月11日星期三

四不象語


不少人希望擺脫港式英語, 說一口流利的"正統"英語..
而學習語言最佳法門, 必然就是把自己浸淫在該語言世界裡.
在英留學日子漸久, 每天說英語, 跟居英多年的香港人又偶有交流.
所發現的不只是我們說的英語語法有所改變..
就連說廣東話, 都竟帶有英式語法...說出離奇的英式粵語.

比如一天一名香港朋友招呼人客在其家中用膳...
她說: "o黎 呀, 自己幫自己!"
...(help yourself ...?)
俾人笑她說什麼廣東話..

又有一次, 本女子跟另一友人閒逛, 看見一家地產商地鋪, 我倆討論著英國何處置業比較理想,
友人說: "Plymouth 唔好啦, 水費咁貴, 但係我唔介意o係South West 有一間屋囉"
....(but I don't mind ...bla bla bla) 
聽起來怪怪的....

時而, 這友人又會說出像: 喂, 吃飯未呀?" 等等書面語..

還有國語, 跟來自內地的同學談話偶爾會夾雜一兩句國語..
有時還會來一個中港台英法印大雜會... 
至於港式英語 和港式國語都不用我舉例說明了吧.

結果, 我們說話時像四不象, 舌頭打結....
說起話時, 無論是英語粵語還是國語...聽來總是怪怪的.

這麼一來, 港式英語尚未擺脫, 更惹上了一個英式粵語, 及港+英式國語?
最怕是三語混雜的環境. 因為我三種話都會夾住出,結果得自己明自己講什麼. 但畢竟是個留學生享有的腦袋轉數訓練.

P.
10/01/2012